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社企案例NO.12 | 丁知竹:以素竹编织锦绣——助力乡村振兴,弘扬传统文化

田雪莹教授团队 成都市社会企业发展促进会
2024-08-23


 导读 


“织竹、知足、知竹”。丁知竹成都创意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丁知竹”)成立于2014年,2022年通过成都市社会企业认定。


丁知竹以“竹”文化为核心,以非遗传承为纽带,是集竹文化、竹产品设计、生产加工于一体的文创品牌。


在发展过程中,企业历经了从简单地销售手工艺品到输出创意艺术品,再到如今传承与发扬非遗技艺与文化的跃迁。企业在精进业务的同时也致力于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各种公益宣讲活动。


丁知竹充分利用当地特色竹编文化优势,不仅将竹编作为一项创意输出,更通过工作室、竹编体验馆等载体带动了村民就业,推动了当地旅游、餐饮、民宿等多种行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升了文化内涵,树立了文化自信。


社会目标:以来源于自然界的竹材料,编织、呈现自然界的万象。致力于保护、传承、发扬中华传统道明竹编⽂化,将道明竹编名片散播到海内外,同时以竹编创意输出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创立

重拾旧业,努力携梦前行

据《华阳国志》介绍,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道明人就已经开始种竹和使用竹了。早年间,随着经济体制变革,许多产业升级迭代,而传统竹编由于其编制耗时及收益不稳定等特点,在时代转型进程中一度陷入困境。

同时,随着科技突飞猛进,大量出现的新型材料和产品代替了传统竹编器物,导致竹艺从业人员减少,竹编市场逐渐没落。

丁春梅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道明镇,其父丁志云是“道明竹编”的非遗传承人,丁家也是传统的竹编世家。丁春梅年幼时就跟随父亲学习竹编,从小便掌握了精湛的竹编技艺,父亲对道明竹编的热爱和执着深深影响了她。

2009年,一名西南交通大学的研究生通过政府宣传了解到道明竹编这项工艺,来到镇上找到丁春梅,希望由她协助完成毕业设计作品。这是丁春梅人生当中为高校学生做的第一个毕业设计作品,正是这次与学生的合作让她意识到竹编技艺创新发展的重要性。

同时,她还意识到老一辈的手工艺者专注于精练技艺,没有更多的精力去跟外界分享以及交流,那么年轻一代的道明竹编传承人就应当及时和外界互动交流,将青年创新的思想和传统的手艺相融合,创造出符合时代审美的更加精妙的艺术品。因此,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竹编技艺,丁春梅萌发出创业的念头。


2012年,丁春梅向政府申请一块用于售卖竹编手工艺品的临街铺面用地,最终政府决定将道明镇龙黄村9组的一块地拨给她。2014年,丁春梅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取名丁知竹,“知竹”有三层含义:

一为动作“织竹”,意思是编织竹编;二为谐音“知足”,意为希望自己本着知足的心态面对生活;三为传播“知竹”,即希望自己能够传播道明竹编文化,将它带到更广阔的世界让更多人知晓。

初心不改,使命不怠,丁春梅带着“知竹”经过学习和创新,不断精进业务,加强与外界的合作交流,逐渐从家乡走向了全国再走向国际,探索出了一条精益工艺、创新发展、带动村民就业、发扬传统文化的进取之路。


发展

锐意进取,奋力拔节生长

 -政府支持,促进产业振兴- 


随着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崇州市道明镇将新农村建设提上日程,开始逐步打造融合非遗传统文化的乡村旅游项目。


丁春梅敏锐地发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机场附近人流量增大。而村庄距离机场较近,但村中成堆的秸秆、稻草因禁止焚烧而散落在田野中,非常影响村庄的形象。于是她立即向政府请示,希望能够模仿一些国外在乡村风貌建设中乡土元素运用的新形式,这样既美化田野,又解决秸秆、稻草成堆难以处理的问题。


于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丁春梅顺利完成了这项主题为“田野精灵”的项目,在宣传禁止焚烧的环保理念的同时,运用材料进行创意设计,打造了不一样的大地景观。


丁春梅在政府的扶持下连续做了八期的大地艺术装置项目,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也让道明竹编从此以绝对象征性的符号,成为外地人观光的一大特色,丁知竹也逐渐声名远扬。


“大地艺术”展品


为了更好地促进道明竹编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当地政府开始探索“非遗+旅游”的新型发展道路。政府联合专业的设计团队打造了大型户外竹编艺术品,作品一经呈现便在网上引起轰动,许多游客闻讯而来。


趁势而上,崇州市政府进一步整合资源,以竹元素为核心将周围的林盘聚落进行统筹规划,竹艺村由此诞生。正是得益于竹编这一传统非遗元素,竹艺村有了独特的文化底蕴,才能在各式各样的乡村旅游竞争中脱颖而出,也具有更加持久的吸引力。


道明竹艺村是近两年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也是乡村振兴计划的成功案列。以旅游业为主线,归乡者有的投入竹编产业,有的开起了民宿、餐饮,有的做起了康养、文创等产业,竹艺村现在也时常承接一些艺术展览等活动。


在政府的精心规划和大力扶持下,丁春梅协同竹编传承者在市场上开拓与进取,汇聚多方力量,将道明竹编这张文化名片传递到社会各界,共同推动引入多种新型业态,促进当地产业振兴和经济发展。


图2 大型户外竹编艺术品


 -高校建联,赋能产品创新- 


2009年与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的合作如细雨般润发了丁春梅内心创新的种子,丁春梅对大学的向往以及合作作品中传统与新思维的碰撞使她感受到了与高校进行交流合作的必要性。


2012年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通过政府对道明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了解到了这项工艺,到道明当地采风找到了丁春梅,在她家中生活了一个月,合作产出了30余件优秀的作品,最终在学校毕业设计展上引起了较大的轰动。


在政府的引领下,丁春梅与中央美术学院达成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被学院聘为传统竹编技术顾问的同时,还建立了实践基地。


2021年,西南财经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师生前往竹艺村了解竹编文化,体验非遗竹编工艺之美。此次活动是该学院与丁知竹开展的第二次“产学研”深度合作,丁春梅为师生们讲解了道明竹编的历史文化和传承现状,并带领他们体验了竹产品的编制过程。


在不断与高校合作进行竹编创作的过程中,企业合作的院校从省内扩展到了省外,甚至到了国外,帮助超过300位国内外高校学生设计毕业作品。在和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丁春梅的审美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为了接触与吸收国内外最新设计理念、接轨最新潮流,2014年起,丁春梅每年都会作为编外学生到中央美院进修学习。在央美学习期间,她一边旁听设计、营销等课程,一边与北京艺术圈、文博圈交流取经,由此眼界和技艺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竹编创新工艺品


 -业务拓宽,推动乡村发展-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道明竹编最开始主要应用于编制器物农具等,竹制的器具随着工业的发展逐渐被替代,以往编制的工艺品也因缺乏新意逐渐被市场淘汰。


近年来,企业团队不断与外界进行广泛交流和学习,将传统道明竹编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创新性的结合,对具体的竹编工艺产品进行符合当代消费者审美需求的外观和功能上的重新设计,创作出的产品形式新颖且种类多样,室内工艺品的制作小巧精美、户外环艺的构建更粗犷大气。这些项目和产品作为创意输出,成为了丁知竹的核心业务。


丁知竹制作的竹编工艺品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传统手艺与新潮创意结合而成的精美艺术感。


而在创作之初,丁春梅也经历过与老工匠们思想磨合的困难时期。一开始双方也会产生一些意见上的分歧,但她很快就能调整好策略,充分和老师傅们沟通交流,使师傅们了解并接受新的创意。


为了控制企业运营成本同时带动周边村民增收,丁春梅采用了“基地+农户”的运营方式。道明村中不乏技艺精湛的老师傅,他们经过岁月的沉淀拥有高超的竹编技艺,简单的培训甚至只用说出产品的设计思路,他们便可以将成品编制出来。


但唯一不便的是,大部分老师傅由于农忙或家事需要随时请假。丁春梅在企业内保留固定的十二、三位师傅,其余时间根据项目需要,以零工模式雇佣村中手艺精湛的老师傅,为他们日结工资、提供工作餐,还允许孩子们周末或暑期来工作室。


工作室占地14亩,建筑面积达到近3000平方米,平时师傅们在这里工作,孩子们做作业或嬉戏,互不打扰,丁春梅笑着说,“大家非常和睦,在一起就像一个大家庭,订单来时,老师傅们都特别配合,一呼百应。”尽管受疫情影响丁知竹的项目量有所减少,2022年整体收益不到190万,但由于灵活的雇佣方式与合理的工作时间有效地控制了公司成本,使企业凭借着较强的韧性得以存续发展。


在企业名气逐渐打响以后,很多原本掌握这门手艺的村民开始重拾竹编技艺,并且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竹编行业。目前全村已有近300人加入了道明竹编这一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发展的队伍中。


日常参与竹编工艺品的制作,传承延续祖辈的精巧手艺,以竹维生、以竹养生,村民们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在潜移默化中也得到了丰富与滋养。


室内软装产品


 -培训宣讲,传播传统文化- 


丁知竹作为一家社会企业,以商业运营为手段,以完成社会使命为目标。除了商业运营之外,还会以培训授课的方式宣传道明竹编的文化,其业务量约总业务的15%,培训的费用因培训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第一类为商业性培训:

培训中以基础竹编技艺教授课程和竹编商品获利,包括课程费、劳务费以及材料费,同时也会在培训场地对竹编产品进行售卖。


  • 第二类为公益性培训:

这类培训以公益性的宣讲进行传统文化和技艺的传播为主要目的,具体形式如:为社区的老人、残疾人协会等团队开展讲座,带领员工制作手工艺品并传授竹编技艺。


丁春梅始终把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为使命,她深知任何长远的发展都离不开以文化为根脉。丁知竹在不断生产风格独特的竹编工艺品的同时,也切实践行着传播非遗文化、传承传统技艺的历史使命。


为了增加下一代对传统竹编技艺的了解,她积极开展公益性质的宣讲和培训活动,将竹编技艺及文化带进社区和残障人士机构等,向社会展示竹编艺术的魅力,目前受众已近百万人。


丁春梅认为只有把产品做好、做实、做强,在客户中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形象,才能突破传统、弘扬文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创始人丁春梅现场传授竹编技艺


未来

突破创新,致力文化弘扬

对于未来,丁春梅充满期许。

一方面,在保证公司正常运转的基础上,丁春梅计划多到各地参展、学习,加大与设计方的沟通和交流,进而展开深度合作。她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去发展探索一些更有创意的东西,才能将竹编文化与更多的领域相融合。

另一方面,丁春梅期待未来能创建一个现代的手艺人艺术学院以及户外手艺人博物馆,希望政府能协助搭建平台以及帮助资源对接。她认为,非遗传承的核心在于人才,非遗人才的保护和培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丁春梅希望能够在企业现有基础上,以一些更加丰富的形式与更加庞大的体量去展示竹编技艺,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技艺以及手艺人得到更多的关注,让传统手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丁知竹伫立在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潮头,怀抱传统竹编技艺与现代艺术理念合理相融,使得传统竹编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非遗的背后蕴涵着中华民族生产生活的技巧、为人处事的哲理、治国理政的智慧,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创新发展中华文化、保持文明定力的坚实根基。新时代的非遗传承使命,就是借助多种形式载体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审美创造和文化智慧。


结语

“取之于自然,回归于自然。”这是丁春梅对自己用一生来热爱与守护的事业做出的注解。在她看来,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并不只是简单的手工艺品制作工序,它更承载着匠人们的巧思、心血和辛劳。丁知竹发展至今,经历了重重困难,但将竹编文化推广传承,是丁知竹作为社会企业的目标和责任。

作为一家社会企业,它创造性地推广了道明竹编技艺,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促进了当地业态丰富发展,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实现了企业的社会价值。丁知竹走出了一条文化弘扬与乡村振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道路。

一路上,丁知竹的勇毅前行积极地丰富了竹编的文化内涵,切实地创造了社会经济效益。未来,丁春梅会如她所热爱的竹子一样,一如既往保持坚韧,持续学习,精进、创新业务,使竹编走进千家万户。

同时,持续探索、挖掘出竹编背后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推进“竹编+”产业蓬勃发展,以绿色、健康的发展链条带动就业和消费,促进乡村人文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恪守初心,不负使命”,我们相信并期待丁知竹定会致力于推广竹编技艺及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有效传播,为新时代新征程坚定文化自信贡献力量,让东方文明大国的光辉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企业信息

企业名称:丁知竹成都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企业地址: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龙黄村9组

联系人:丁春梅

联系电话:13550075580


文章作者: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田雪莹教授团队

来源:《成都市社会企业发展白皮书(2022)》

转载请联系xiaxuan@ssicn.org






2023年10月7日,2023年成都(行业)社会企业评价工作正式启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进入2023年成都(行业)社会企业评价报名通道!

扫描二维码,立即报名

↓↓↓


此次社会企业评价、服务全过程(含公示期)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指导。相关咨询、答疑工作由社创星社会企业服务平台(CSECC)负责。

☎咨询电话:

15351216135

⚠️投诉电话:

0755-83462614/13570806610


🧑‍💼

小助手微信号 

(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微信)

🌏

微信公众号:

社创星社企服务平台(CSECC)

(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公众号)

- End -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成都市社会企业发展促进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